图片
网站标志
图片
图片
文章详情
 
文章搜索
 
 
凌源秀塔书院初探(一)
作者:    发布于:2022-03-10 16:06:22    文字:【】【】【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对古代文化教育和学术思想产生过巨大影响。凌源秀塔书院作为辽西至今唯一保存完好讲堂的书院,有独特的代表性和重要性。让我们窥探那段历史风貌,了解它是如何成为凌源地域文化见证者的。

    凌源在清代初期以前,相对于中原地区,一直缺乏稳定的文化教育发展环境,这里地广人稀,以游牧民族为主,不适合集中办学。随着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对长城以北地区避暑山庄的建设,清政府也对凌源地区加强了管理,放弃封禁政策,开禁放垦,汉移民增多,各民族相互融合,经济快速发展,为书院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秀塔书院建立俨然成为清朝官方在塔子沟地域的最早书院。

一、秀塔书院建立的背景及时间

    长城以北是塞外荒凉地区,随着避暑山庄的建设,这个荒凉的小山村逐渐被清政府重视起来,同时对长城以北地区关注也越来越多。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修建承德避暑山庄起,承德逐渐成为清政府除北京之外的又一个政治中心,清朝皇帝在承德驻跸消夏,接待国内外使臣,处理朝廷一切事物。到清乾隆时期,凌源这一地区受承德影响,汉人口不断增多,已从一个荒凉之地变成一个与中原相似的农耕地区,政治、经济快速发展。

 

    乾隆三年(1738年),清朝廷在凌源置塔子沟厅(凌源当时叫塔子沟),隶直隶省。凌源城区建于清朝初期,在辽、金、元为城的十八里堡旧城遗址东十八里处,大凌河沿岸选址建城。乾隆七年(1742年),规划建设街东西宽1公里,南北长1.5公里。《塔子沟纪略》载:“方圆十里,街忂六道。”凌源成为关内外物资交流重镇,管辖七旗,北跨西卡木伦河,南抵长城,东界柳条边墙,西接八沟厅和乌兰哈达厅界,广袤5000余里。

    清代书院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顺康(1644-1722年)恢复时期,雍乾(1723-1795年)发展时期,嘉庆至同治(1796-1874年)衰落时期,光绪(1895-1911年)改制时期。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进入它的全盛时期,全国书院也呈现出最为兴旺发达的局面,直隶各地方官员纷纷大力兴建书院,凌源秀塔书院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建的。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塔子沟厅理事通判哈达清格于粮市街重修秀塔书院,“选人民子弟之岐嶷者,分俸延师,而董率之。愿入几筵讲读者听之。俾习于经书,优游,渐渍仁义礼智,我所固有以成其德,而知学之可乐也。由此,而家弦户诵,人才蔚起。”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凌源撤厅置县归承德府之前,始终归直隶省。秀塔书院在归承德府前建立的,那时现在的朝阳都归塔子沟厅管辖,秀塔书院是塔子沟地域唯一官办的书院。据查,凌源秀塔书院与承德最早的秀峰书院同属乾隆时期修建,但秀塔书院略早于承德秀峰书院(1777年)。

 

作者:张兴龙

 
 
当前位置
脚注信息
主管主办:凌源市哥们传媒   全案策划:凌源东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