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网站标志
图片
图片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图片详情
王海军的文革藏品

    他们一家住着40来平米的房子,除了床能睡人,其他空间都被藏品占满;他家的藏品有人说价值几百万,有人说价值千万,然而他有时穷得不得不借钱花;他拥有国内个人收藏最多的“毛泽东系列”藏品,却找不到可以收藏的展馆……。

王海军:我很想建“辽西毛泽东文化展览馆”
本报记者 薄熙惠

  王海军的名字早在10多年前,在凌钢就家喻户晓了;在国内收藏界,也声名远播。他以收藏“毛泽东系列”而闻名,近10年来,收藏的藏品有1万余件,许多珍贵藏品价值连城,本以为他会生活在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中,可当记者赶到他家时,却发现他只住在40多平米的房子内,生活十分简朴。他说,没有钱,钱,都投在收藏上了。
收藏,缘于对毛泽东的敬仰
  1985年,王海军在重庆大学读书,当时的政治理论课有毛泽东思想概论。那时候,还处在改革开放之初,学生们对政治课都有浓厚的兴趣。一次,同学们在宿舍里争论起毛泽东思想和文化大革命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既充满对毛泽东的敬仰,又觉得文革是一场不应该发生的浩劫。同时,由于大家都是从那个时代出生的,回忆起童年,又觉得有一种怀旧的情绪。王海军从那时起就产生了研究毛泽东理论及收藏毛泽东藏品的想法,然而,他只是个穷学生,哪有钱啊,所以,一有机会,他只好到旧物市场去转,对于要价昂贵的“时代旧物”,他也只有“望物兴叹”。
  1987年,王海军参加工作,到了凌钢。拿到自己的那一份工资,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去购买一直喜欢的毛泽东像章。有时,为了买像章,连吃饭的钱都不留,过着饱一顿饿一顿的日子。当时,由于收藏还没有形成一种热潮,很多人对他的做法表示不解,但好在单位的领导对他非常支持,认为他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成为他在困难时刻坚持收藏的动力。
收藏,让他一贫如洗家徒四壁
  王海军刚刚搞“毛泽东系列”收藏时,没有名气,只能主动出击,每天工作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法子打探哪里有毛主席像章、塑像、画册等,一旦得知有关信息,不管路途多远,花费多大,也在所不惜。从1987年起,他的足迹遍及全国除上海、广州等几所大城市之外的所有城市。他走到哪里,朋友就交到哪里,几年时间,就在全国交了一批收藏界的朋友,名气也就逐渐大了起来,1993年以后,主动上门找他的人就多了起来,以至于连目前国内最大的毛泽东画像和木质像章都被送上门来。
  为了搞收藏,王海军10多年来用于休息上的时间很少,光鞋子每年都穿破十几双。最主要的是,他的钱都花在收藏上,生活过得非常清苦。他住在一幢40多平米的老式楼房里,打开屋门,看不到像样的家俱,窄小走廊里却放着高达2米多高的毛泽东塑像;进入卧室,没有装修过的墙壁上挂满了毛泽东相章、宣传画;那枚直径1.7米的木质像章是50年代末为挂在火车头上专门制作的,如今挂在他家的床头上;屋子里有一点空间的地方都被纸箱子占满,里面装着2000多张毛泽东时代的唱片、中央领导讲话录音;床箱子里也全被书籍占满了。他爱人说,他们家穷得只剩下“精神财富”了。
收藏,让他充满兴奋和期待
  如今,王海军仍然以平均每天收集10件的速度收藏“毛泽东系列”藏品。这些藏品大致可以分为6大系列:一是毛泽东像章率列,从1966年到1976年的毛泽东精品像章2000多枚,最小的直径1厘米,最大的直径1.7米,也是国内最大的木质像章。二是毛泽东塑像系列,20多尊。最高的达2.4米,最小的7厘米。材质有金的,有瓷的,有石膏的,有塑料的。三是毛泽东唱片系列,从50年代至70个代末歌唱毛泽东的唱片近2000片,收录歌曲近2万首。四是毛泽东宣传画和画册,有400多张,20多册,最大的毛泽东宣传画像高2.5米,宽2米,于1969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上海制作,当年的人民日报称这幅画是“毛主席画像出版史上的奇迹和里程碑”。五是各种版本的毛泽东著作,有100多部集。六是宣传毛泽东的报纸系列,从1965年至1977年的人民日报一张不差。此外,还有毛泽东油画30余幅,各种材质的毛泽东形象摆件百余件。
  随着王海军收藏毛泽东系列内容和种类的进一步丰富,这两年来,他有了修建“辽西毛泽东文化展览馆”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因为他收藏的都是精品,室内已经无法放下,如果都布展开来,得需要几千平米的面积,这对于平均每天购进10件藏品的王海军来说依靠自己的力量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几天前,他从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上看到辽宁一名画家将自己的巨幅摹画搬到上海用30年代旧厂房改建的艺术市场上的画面,深受启发,但多方寻找,也没有在朝阳找到这样一家合适的厂房。他不无遗憾地对记者说:“如果要是有,那么毛泽东逝世30周年纪念日,全市人民就可以有机会欣赏到他的全部藏品了,可惜,他的藏品至今仍然不得不蜷缩在小小的角落里。

脚注信息
主管主办:凌源市哥们传媒   全案策划:凌源东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