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网站标志
图片
图片
文章详情
 
文章搜索
 
 
也谈济源汉代铜镜铭文的学术价值
作者:    发布于:2013-05-14 07:28:01    文字:【】【】【

也谈济源汉代铜镜铭文的学术价值

        2013年2月13日,《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大观”栏目发表李晓音《济源市博物馆收藏的两件汉代铭文铜镜》一文,见解独到,读后颇受教益。笔者认为,济源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两件汉代铜镜的铭文,是见证七言诗发展历程的重要的实物资料,其学术价值还应该进一步挖掘。故不揣谫陋,试为说之。
        李晓音在文章中所说的济源市博物馆收藏的两件汉代铭文铜镜分别是尚方铭文铜镜和青盖龙虎画像镜,前者的铭文为:“尚方作镜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徘回名山采芝草,寿而金石天之保。”后者铭文分别为:“青盖作竟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得天力。”
        上述铭文似乎应该进一步断句,“老”字、“息”字后应该作句号,分号亦无不可;“草”字、“熟”字后均应作句号。如此,则可知这两段铭文的格式是一样的,前四句均为一首七言诗,后一句则是祈福语、吉祥话。“寿而金石天之保”即苍天保佑、寿如金石;“长保二亲得天力”即祈求苍天保佑双亲,从行文语气和内容来看,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关于七言诗的起源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众说纷纭,目前各种说法有16种之多。然而,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即汉代是七言诗发展的早期时代。“七言”萌芽于《诗经》、《楚辞》,兴起于汉代。西汉早期就已经有一些七言作品,汉武帝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到东汉时期则已经独立为一体,崔瑗、崔寔、崔琦、张衡、马融等一批文人皆有七言作品传世。现存文献中不仅保存了一些文人的七言诗篇,而且还有大量的七言歌谣及韵语,比如逯钦立《汉诗别录》中曾收录两汉七言歌谣和谚语共计45首,占现存汉代歌谣、谚语总数的四分之一。
        此外,铜镜铭文以及刻石上也保存了大量的七言文字。汉代镜铭中的大量七言文字,早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据不完全统计,现存汉代七言镜铭至少有398首。其中,少的只有1句,多的则有11句,具体分布如下:一句2首,二句17首,三句60首,四句118首,五句121首,六句55首,七句10首,八句9首,九句2首,十一句4首(参见赵敏俐《论七言诗的起源及其在汉代的发展》,载《文史哲》2010年第3期)。其中,四句五句者占百分之六十,四句五句六句者占百分之七十三,可见汉代的七言文字作品逐渐形成了以四句五句六句为主的局面。汉代大量七言作品的广泛存在,是文人进行七言作品创作的深厚的社会基础。济源市博物馆收藏的两件汉代铜镜的铭文,可以说是汉代七言作品的代表作之一,是汉代七言作品以四句五句六句为主这一雏形基本形成时期的产物。
        济源市博物馆收藏的两件汉代铜镜的铭文各有五句,实际上都是由一首四句七言诗和一句祈福语组成。其中四句一首的七言诗,前者一韵到底,后者一、三、四句押韵,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思想健康,积极向上,虽然不够优秀,但是作为民间文学作品和早期的四句式七言诗,也足以值得称道。    
 
 
当前位置
脚注信息
主管主办:凌源市哥们传媒   全案策划:凌源东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